113307000025927169/2011-03088
中共金华市教育局委员会金华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和《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的通知
金华市教育局
2011-11-01
主动公开
中共金华市教育局委员会金华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和《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的通知
朗读
各县(市、区)教育局(分局),局直属单位:
现将《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将《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一并印发。
二○○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抄送:省教育厅,市委办、市人大办、市府办、市政协办。
金华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8年2月1日印发
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
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践行科学和谐发展观,以协调、均衡、优质发展为主题,坚持促进教育公平,走集约办学、高位均衡、品牌创新的发展新路,全面推行为学习服务的新教育,稳步实施课程改革,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突出特色办学和精品学科建设,积极打造浙中教育品牌,增强教育核心发展力,加快教育强市和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建设进程,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一、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摆在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首位,对今后教育工作提出了“学有所教”等总体要求及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单位领导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提高领导的政治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将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进一步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深化广大师生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将其内化为师生学习工作的动力和实践,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传媒以及校刊、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宣传;精心组织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展示30年教育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全社会形成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根据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以教育创强为重要抓手,继续推进教育强县、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制定创建目标,落实工作措施,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积极性,缩小区域教育差距,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提高县域教育整体水平。修订实施《金华市县(市、区)党政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开展县(市、区)党政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促进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优先发展教育的职责,继续营造县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做好2007年度金华市县(市、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公报的发布和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工作,促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不断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工作效能,确保县域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继续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积聚扩大基础教育优势,着力提升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全面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推进终身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幼儿教育抓规范提升。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建立实施幼儿园等级管理、等级收费及升等奖励补贴等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多元办学体制,积极发展设施安全、实用、够用的公办幼儿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集体组织举办等级幼儿园,公民个人举办合格幼儿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建立健全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的农村幼儿教育管理指导网络,推广实施公派园长制度。规范社会办园行为,加强幼儿园升等评估指导;注重幼儿教师聘用、待遇、职称及培训的管理,推广依托社区开展的亲子活动、送教上门、讲座咨询等早期教育服务形式,优化保教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园品位。
职业教育抓基础能力。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深化普职渗透、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改革,完善综合高中教育教学模式,规范中高等职业教育相通的教育模式;依据初中毕业生数的变化情况,合理编制高中招生计划,继续控制综合高中招生规模,确保普职比达到1:1;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大实训设备添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引进,尽快完成“三个一工程”,即每个县(市、区)都拥有1所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个省级实训基地和1个省级示范专业,同时开展申报推荐国家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活动,加强对现有省级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建设的指导、管理,突出内涵发展,发挥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的作用,努力提高技能教学水平。加大职业教育有利政策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中职学生的奖学助学工作,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举办第六届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比武活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中职师生的技能水平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展示中职学校师生精神风貌。认真履行教育系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职责,发挥中职学校的培训功能,抓好预备劳动力培训、农民双证教育、职工教育以及社区教育,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
民办教育抓健康发展。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督促各地将民办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同时,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做好民办学校审批工作,加强校长培训和财务监管,落实法人财产权;努力解决乱办学、乱招生、乱打广告乱发招生简章等“三乱”问题;清理整顿违法、违章、违规办学和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办学机构。
三、加快教育品牌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实施《关于打造浙中教育品牌的实施意见》,制定各类教育品牌实施细则,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发挥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实施“振兴文科行动计划”,优化学校发展内涵,率先打造基础教育品牌,壮大知名品牌集群,提高教育核心发展力。
加快优质学校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优质学校、等级幼儿园、体育及艺术特色学校等的创建工作。着力培育课程与学科品牌、校园文化品牌、阳光体育品牌、德育工作品牌、教育科研品牌、校本教研品牌等教育品牌。推进特色办学,构建学科特色,启动精品学科建设工程,优化丰富学校发展内涵。继续开展省等级重点中学年审及年度视导工作,为省等级重点中学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搭建平台,确保各重点中学均衡持续发展。启动蒋堂原金华一中老校园改造工程、金华六中搬迁工程,优化市区高中教育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继续抓好标准化学校建设,努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学校用地指标,继续优化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规模效益,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08年全市计划创建标准化学校50所。组织指导国家、省、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开展环保知识专题讲座和环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以重点学科建设来带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由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组织学科专家对第一批市级重点学科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并启动第二批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通过年审制度和学籍管理,促进远程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支持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和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申报筹设工作,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大众化水平。
四、突出两支队伍建设,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关及直属单位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切实加强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健全干部培训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优秀干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执教能力。研究制定农村教师队伍的激励政策,大力实施“领雁工程”,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积极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加大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卓著、社会公认的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同时进一步规范教师家教行为,鼓励支持教师为弱势群体学生提供无偿帮助。基础教育以名优教师培养为重点,职业教育以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培训为抓手,高等教育以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为龙头,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切实加强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培训,把教师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转移到能力提高上来,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教师和平民教育专家。举行庆祝第24个教师节系列活动,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编制管理,深化以岗位设置管理为基础的聘任制改革,提高用人效益和质量。加强对特级教师等名师的动态管理与考核。规范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做好新教师试用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逐步提高我市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适应教育公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切实加强对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政策研究和工作指导,继续推进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范学校临时用工行为。
五、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教育的依法保障的责任,加大教育强市建设经费保障力度。探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继续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提高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每生每年450元和300元。重点保障农村学校教育经费,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增长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开展全市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情况、列支范围、定额标准调研工作,科学合理确定城乡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做好基础教育债务调查工作,制定落实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化解方案和措施。加强对学校建设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全面启动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财政每年计提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比例,做好省补资金争取工作,落实改造所需经费。组织开展县(市、区)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情况、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检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自觉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探索建立教育公平的促进机制,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特别是要加大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力度,将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教育差距。实施“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改善农村中小学生阅读条件。健全完善实施学生资助政策和制度,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进一步落实包含中小学生困难资助、农村中小学家庭困难学生享受营养餐、中职生助学奖学、大学生助学贷款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确保学生不因贫而失学。进一步关心特殊教育,继续做好市特教中心筹建工作,提高特殊教育公用经费和教师特教补贴,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重视农民工子女就学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对策,落实和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免除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确保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把“关注学困生、推进教育公平”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价和专项评估中,指导督促学校采取措施,加快转化学困生,促进他们提高学业成绩。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育人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贯彻执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警机制,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工作。针对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改进教育方法,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及时调适学生心理状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探索制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估体系。继续推行学校导师制,不断优化德育导师制模式,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按照减轻负担、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要求,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人力资源,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和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课堂评价体系。加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注重抓好小学和初中英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等学科教学计划的落实和教学改革;切实做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确保师资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课时落实。研究制定选修课开设和管理、学生选课指导及考核等制度性文件。全面开展“教材瘦身”工作,着力构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机制,积极探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认真做好高中新会考的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校及时做好学生电子档案的登载和管理工作。建立初中生学业考试成绩后20%的人数比例、初中辍学和重读人数比例情况的监控和通报制度,将此作为对学校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示范性学校、师德群体创优先进学校、平安和谐校园、文明单位等评估的重要条件。制定实施体育中考方案,进一步完善高中段招生制度,综合评价、多元招生,构建学生升学立体通道,今年初中毕业生保送省一级重点中学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研究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估”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开展工作试点。
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进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宣传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围绕“北京奥运”主题,紧密结合体育教学,开展初中高中篮球联赛等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举办阳光体育展示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完善学生体质状况监测和公布制度,加快以学校为单位公布的试点。开展中小学文艺活动,做到班班有歌声,校校有活动。组织音乐教师基本功比武,推广普及校园集体舞,举办中小学生舞蹈节。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制订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军事训练、兴趣活动、社区服务、法律普及、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形成全社会抓素质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
七、做好依法行政等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学生及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及办事公开;加强与人大、政协等机关部门的联系,做好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推进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按照《语言文字法》的要求,加大市语委成员单位协调力度,落实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意见,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启动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组织好第十一届推普周活动,提高我市语言文字工作水平。
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6个制度,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课时、课程中。严格检查监督,重点做好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切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试行学校食堂等级评定制度,努力提高学生伙食质量,保证食品卫生和安全。做好城市学校连锁超市进校园和农村学校放心店建设工作,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来健全完善具有教育行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住教育、制度、监督、改革和惩处等5个关键环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明确坚决惩治腐败的具体措施,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方法,模范执行党章,进一步严肃政治纪律,进一步拓展教育系统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继续落实好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任前廉政谈话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依法做好教育审计工作,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把加强教育收费管理作为纠风工作的重点,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抓住关键,对症下药。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及时处理关于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的投诉举报,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或曝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和评选收费规范学校。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重视支持教育工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履行职能,保障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发挥教育学会的学术团体功能,推进群众性教育科研,组织出版金华教育志(续)、浙中教育学派系列著作,扩大我市教育影响力。做好离退教协换届工作,举办祝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离退休教育工作者的生活。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继续做好国防教育、老干部、档案、爱国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创建等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科学和谐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各类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向“十一五”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贯彻党代会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全市教育系统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会议,举办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党务知识培训班, 组织全市中小学师生观看 “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为主题的“形势教育大课堂”节目,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各单位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采取专家讲座、“重走长征路”、集中学习、国旗下讲话、座谈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全省党代会精神。举行 “七一”建党节庆祝活动,表彰了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优秀党务工作者。举办了《义务教育法》等专题报告,教育局机关干部、学校校长等共200余人参加,自觉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治教能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市区学校100多位老师被聘请为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监督网吧不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团结和谐干在实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要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大讨论,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践行党员承诺,共建和谐机关”活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效果。围绕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每个局领导到联系单位蹲点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了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坚持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组织了局管后备干部推荐工作,确定后备干部22名,充实了后备干部人才库。实施县级党政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公布了县(市、区)党政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通报表彰了教育发展目标考核先进的武义县、义乌市、磐安县、永康市等4个县(市)。
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五”以来我市教育发展的成绩,对“十一五”期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发展目标;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建立了政策保障、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奖惩激励机制。《金华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经市政府批复实施,将推动市区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市区教育核心发展力。
2007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7.63%;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9.99%,巩固率100%;三残儿童入学率99.3%,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2.8%,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97.26%(市区为97.42%),升入优质高中比例全市为70.84%(市区为77.83%),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7.78%,基础教育的普及水平、发展水平始终保持高位发展态势,位居全省前列。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高,毛入率达到38%。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别平均13.59人、9.27人、6.35人和6.99人拥有1台计算机,分别比上年减少1.15人、0.43人、0.69人和1.12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生均图书分别达到19.16册、27.17册、38.99册、20.17册,分别比去年增加0.51册、0.10册、2.95册、2.09册。办学规模效益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别为542所、186所、61所、44所,分别比上年减少48所、6所、3所、1所;小学、初中校均规模分别为611人、962人,分别比上年增加52人、91人。积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切实保障他们享受“同城同待遇”的义务教育,全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96%。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得到了省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基本实现了“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
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教育品牌
指导县(市、区)创建省教育强县和省市教育强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水平。磐安县通过了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金东区、浦江县通过了省教育强县预查。2007年创省教育强镇9个,市教育强镇5个,14个评估已满两年的省市教育强镇通过复查。至此,我市共有省教育强县6个,省市教育强镇138个(省教育强镇120个),占乡镇总数的95.83%。
高中段教育效益不断提高。坚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合理结构,开展省等级重点中学视导工作,不断提升优质高中教育内涵发展,整合市区高中资源,更好地发挥办学效益。全市中职招生27331人,普职比连续6年达到1:1(市区为1:1.03),高中段教育更加协调。2007年全市普通高考上线人数28731人,占全省上线总数的11.37%;27742人被高校录取,录取率96.6%。
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强师”战略,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基本形成了教师全员科研格局,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大幅上升。在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中,我市有21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1个,全省排名第一。编印了2004-2006年调研报告集《开拓创新谋发展》。
全市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项目申报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展,2007年招收新生387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通过正式建立评估,并招收了200余名新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被列入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市地方高校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办学优势。
民办教育管理更加规范,制定了《关于规范民办高中办学行为和内部管理的若干意见》,修订了《金华市民办教育机构审批办法》。加强监管,重视解决民办学校中出现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法人财产权不明晰、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坚持食宿改造与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化建设相结合,认真实施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现有省标准化学校291所,2007年新增126所(其中Ⅰ类22所,Ⅱ类21所,Ⅲ类83所)。全年创建市级绿色学校33所,学校师生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
出台了《关于打造“浙中教育品牌”的实施意见》,加快创建教育强市、建设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不断增强我市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浙中教育品牌具体细化为10大教育品牌,从加大教育创强工作力度、加快优质学校建设步伐、名优教师队伍培养、优秀课程重点专业建设等10个方面着手实施,保障浙中教育品牌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锐意进取,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
认真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加大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暑期骨干培训班上,应恩民局长作了《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打造市区高中品牌》的专题报告,对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专门部署。9月至10月组织市政府督学对市区26所学校的执行情况进行了2次督查。进一步深化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优秀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推荐制度,并在市区首次实行该项制度,将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指令性招生指标中的17%用于保送优秀初中毕业生,是一个创新性的突破。
中小学文体活动取得新成绩。全面启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增加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时,在中小学校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金华四中篮球队在阳光体育进校园全国总决赛中跻身全国第12强。全市80余名体育教师参加首届游泳技能和水上救生资质培训班。积极推广第一套校园集体舞,举办了全市116名教师参加的校园集体舞培训,校园集体舞已在各中小学逐步推广。组队参加浙江省首届中小学合唱节,我市8支代表队参赛,获一等奖4个,获二等奖2个,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成功举办“古丽中学杯”全市中小学合唱比赛,全市47支代表队、3600余名学生参赛。兰溪五中舒梦洁同学《蓝天里的答案》荣获第二届冰心文学大赛银奖,钱佳乐等12位同学作品获得铜奖,兰溪市第五中学被评为“冰心文学大赛创作基地”。
在广泛征求市区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区意见的基础上,依照均衡发展、就近入学、相对稳定、有利于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招生信息公开等原则,对市区初中小学学区进行了重新划分,促进市区学校均衡发展。
四、落实保障机制,着力推进“四项工程”和“六项行动计划”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明确各级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将我市的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初步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2007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生杂费942125人次,免费金额9878.52万元。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除兰溪市和磐安县,按省定最低标准小学生均230元/年,初中生均330元/年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外,其他县(市、区)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高于省定标准。实行教育系统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强教育财务管理,16家市直单位正式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继续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07年全市中小学受到资助困难学生达315550人次(含职校六项行动计划资助对象),资助金额9137.89万元。全市中小学校享受爱心营养餐学生136546人次,投入金额1371.2万元。把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作为“四项工程”的难点和重点来抓,定期研究、定期分析、定期检查。市政府召开了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推进会,建立工程督查通报制度,市教育局建立局领导联系县(市、区)的责任包干制度,派出5个工作组指导和帮助县(市、区)分析原因、排查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程进度,全市竣工项目360个,竣工率95.7%,竣工面积584003平方米,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100%项目开工、90%项目竣工”的工作任务。为期三年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已全部结束,凡符合要求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全部参加了培训,共参加培训教师为20954人,其中小学教师11967人,初中教师8987人,四门培训课程全部合格的结业人数20954人。全市省级骨干校长送培21人,省级骨干教师送培77人,市级骨干教师送培689人。
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根据省下达的助学奖学计划,发放2006学年中职补助经费2099万元,其中省补助经费110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达992万元。2007学年的助学奖学工作已根据省政府有关规定,完成了中职学生信息的填报及录入等准备工作,所需经费也作了专门的安排。省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全市创建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获上级奖励经费1400万元。加强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工作。每个县(市、区)都确定1所职业学校作为骨干学校加以重点建设,加大投入,共获省奖励经费48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已基本到位。认真做好专业课教师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364人参加了省级国家级的高技能培训,参加市县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1000人,参加校本培训1468人。全市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人数达242人,其中时间达到2月的有154人。完成预备劳动力培训5145人,超过省定任务345名,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市5所成技校被评为省示范性成技校,其中婺城区竹马乡成技校还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积极应对市场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学校食堂的冲击和影响,大力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经营成本,确保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稳定。从10月23日开始,直属的15所学校23个食堂猪肉全部实行定点直供,为学生的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专门组织对市属高校食堂价格稳定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师生正常生活学习秩序。全市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全面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组管理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食品卫生信誉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全市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必须达到C级以上标准。
五、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了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月活动,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开展庆祝第23个教师节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了各级各类教育先进,其中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全国模范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浙江省功勋教师”1名,浙江省第二十届“春蚕奖”获得者29名,浙江省第十八届“绿叶奖”获得者11名,“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 10名,“浙江省优秀教师”23名,“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
出台了《金华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后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中小学高级教师的管理、考核;制定《关于规范金华市区中小学教师流动秩序的意见》,加强中小学教师管理,规范教师流动秩序,鼓励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强校向薄弱学校、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由富裕地区学校向贫困地区学校流动。创新特级教师带徒结对机制。积极发挥市特级教师协会的作用,2007年推出特级教师跨县(市、区)开展带徒结对活动,经过推荐、笔试和面试,全市58名在职特级教师与227名教师结为师徒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名优教师的培养。
加强教师岗位的资格管理。严把教师任用入口关,凡聘任教师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教师资格。依法做好面向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2007年申请高中教师资格283人,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229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26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5人。推行市属学校补充教师公开招考录用办法。统一组织直属单位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考录用工作。推行低保及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的政策,校级优秀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在考核中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2007年市直单位共录用应届师范类毕业生15名。
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高标率分别为73.24%、64.05%,分别比上年提高了5.06个、7.0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合格率分别达到94.7%、85.48%,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68个、5.4个百分点;全市新增教授12人,副教授8人、副研究员1人,具有高级讲师任职资格6人、具有中学高教师资格564人、小挂中高100人,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1340人。举办了金华市高中新课程市级学科培训活动,2780余名高中教师参加了培训,缩短了教师与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教学的距离,为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真抓实干,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以“平安校园”为抓手,提高学校安全基础工作,提升师生安全防范能力,营造学校安全大环境,扎实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两项指标有所下降,校园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召开全市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统一行动、联合整治,形成专项整治工作合力。市政府组织对学生接送车和校园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查,全市各级政府已划出99余万元用于学生交通补贴,缓解学生上下学乘车困难。认真贯彻全国规范教育收费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教育收费规范管理力度,落实工作责任。东阳市被评为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金华八中等共8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暑期骨干培训会议期间,应恩民局长作了题为《思想清醒 政治坚定 作风务实——大力推进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专题报告,并组织局机关中层以上人员和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80余人,到第五监狱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接受警示教育。制定了《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实施意见》,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教育系统采购行为,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参与“移动杯”廉政手机短信(党员干部座右铭)创作比赛,局党委获得组织奖,个人获得一、二、三等奖数占总数的1/5。
出台《关于开展金华教育好新闻评选活动的通知》,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扩大金华教育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建立大事记制度,从2007年起大事记编写实行处室、直属单位领导负责制,采用专人负责、分头收集、统一汇总,如实记述教育系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实事求是地展示金华教育发展的整体面貌。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金华市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工程,在全市大部分学校安装了浙江省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软件。加强教育网络安全建设,为市区教师计算机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做好初级安全防范,争取用三到五年的建设,建成一个较为安全的金华教育网络环境。
社团工作取得新进展。金华市教育学会举行第六届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领导机构。金华教育志续编进入审核阶段。教育部关工委授予金华市教育局关工委“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知荣明耻树新风’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的组织奖。推广义乌市苏溪镇中退休教师王关根生前关爱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典范事迹,促进广大教师树立先进理念,提升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专业道德修养和水平。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市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试点工作。金华八中等6所学校的体育设施向辖区内的市民开放,为辖区内的群众提供便利的健身环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共有4065人参加测试。举行了金华师范教育百年庆典,办学百年,学校涌现出了千家驹、钱兆鹏、冯雪峰、陈松平等老一辈教育家,为社会培养了50余位全国劳模和特级教师为代表的38000多名合格的教育人才与建设人才。
教育对口支援和对外交流工作成效明显。目前,对口支援四川省南江县、重庆市涪陵区,援助金37万元,援建项目(学校)2个,开设专题讲座6个,支援名优老师6名,为受援地培养骨干教师6名。完成了第一轮对口支援磐安县教育任务,资助金额260万元;在总结第一轮对口支援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与磐安县的第二轮对口支援工作,在经费资助、学校及贫困生结对、教师培养与结对、教育科研指导和支持等方面支援和促进磐安县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对外开放多形式推进,有8个国家的25位外籍教师在金任教,我市2位教师赴英国参加“盖普”项目交流;接待了德国圣母玛利亚等2所学校70多名师生友好访问;组织了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等4所学校197名师生赴境外游学;金华一中与加拿大五湖学院项目合作班毕业生(2期)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
一年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全市教育工作创下了新的业绩:金华市教育局先后获全国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2007年阳光体育进校园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活动最佳赛区、浙江省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首届中小学生合唱节优秀组织奖、浙江省第十届中学生田径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浙江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