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7169/2011-03095

  • 文件名称:

    中共金华市教育局委员会 金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和《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的通知

  • 发布机构:

    金华市教育局

  • 成文日期:

    2011-11-01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中共金华市教育局委员会 金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和《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的通知

    日期:2011-11-01 13:23:39 来源:金华市教育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文件

     

    中共金华市教育局委员会
      金华市教育局

     

    金市教综〔2011〕1号
      
     

    中共金华市教育局委员会金华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和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分局)、局直属各单位(学校):
      现将《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将《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一并印发。
      附:1. 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
      2.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教育计划总结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市委办、市人大办、市府办、市政协办。
      金华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1月29日印发
      附1:

    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是全面实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为人人提供合适的教育要求,改革创新,奋力进取,全面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打造浙中教育品牌,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全面提升教育服务浙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结交流全市教育工作经验,部署实施《金华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金华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征求《金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意见,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积极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开创全市教育工作局面。
      2.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逐步建立完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县域内合理有序流动机制,积极引导、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任教;推广集团办学、城乡学校联盟等办学模式;启动教育现代化达标评估;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人群孩子上学问题,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以及群体之间教育差距,加快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到2012年,实现市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3.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增加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实现 “三个增长”;确保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省定比例;确保全市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例高于现有水平,做到逐年提高;确保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高于同期地区生产值增长比例,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财力支撑。进一步健全助学体系,重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念好书,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失学。加强对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幼儿园建设的帮扶力度。抓好学校重点基建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改建金华艺术学校,加快上海财大浙江学院二期工程建设,启动金华市特殊教育中心建设,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积极鼓励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捐资办学,鼓励社会力量独立或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推动民办学校规范办学。
      4.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和机制建设,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巩固提高普及率的同时,以建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纲领,以等级幼儿园创建为主要载体,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思结合,加强实践教学,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发挥引领导向功能。大力加强优质特色高中建设,实施高中课程多样化建设计划,整体提高高中教育办学水平。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组队参加省中小学生乒乓球、篮球、足球三大联赛为契机,开展群体性的体育和艺术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加强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家校合作,探索具有金华特色的家长教育体系。积极参与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完善特殊教育布局,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努力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更多教育的需求。
      5.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面向市场办学,探索建立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调整联动机制,认真实施《金华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规划》,促进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更好衔接,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立实施以设区市为区域的专业布局规划和招生机制,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专业结构体系,努力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整合资源,减少中职学校数量,优化职教布局,建立更多的职教集团,提高办学效益。继续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加强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开展国家级、省级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中职学校创建工作,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努力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依托职教资源开展多形式社会培训工作,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士兵、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调整优化高职院校学科结构,加强特色重点优势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积极推进社会教育实验。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同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优化教师结构,按标准核定教职工编制,按规定设置教师岗位。健全教师素质提升机制,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态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的基本内容,使教师安于从教,善于从教,乐于从教;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形成“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入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工程,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多种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教育专家,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传帮带作用。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严格教师队伍准入、退出制度,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创设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平台;民办学校符合任职条件的专任教师,可以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深化教师职称和分配制度改革,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7. 做好依法行政等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宣传月活动,推进“五五”普法教育,组织开展法律进学校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构建教育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保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实施《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开展第四届“金华教育好新闻”评选活动,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及办事公开;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推动民办教育特色化发展;加强与人大、政协等机关部门的联系,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推进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按照《语言文字法》要求,组织好第十四届推普周活动,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水平。贯彻落实《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组织面向学生的“5.12”和“11.9”安全演练活动,加强交通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切实推进“平安学校”建设,确保师生安全。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实施具有教育行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住教育、制度、监督、改革和惩处等5个关键环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明确坚决惩治腐败的具体措施,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方法。继续落实好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任前廉政谈话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做好教育审计工作。
      重视支持教育工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履行职能,保障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发挥教育学会的学术团体功能,推进群众性教育科研。举办祝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离退休教育工作者的生活。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继续做好国防教育、老干部、档案、爱国卫生、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创建等各项工作,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金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附2: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攻坚年,也是启动“十二五”规划的谋划年。全市教育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践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努力为人人提供合适的教育,教育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1.教育强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今年兰溪市被评为省教育强县,实现了金华各县(市、区)创建省教育强县“满堂红”。婺城区安地镇、兰溪市柏社乡、永康市东城街道、磐安县高二乡等4个乡镇(街道)评为“金华市教育强镇”,现有省教育强镇128个,市教育强镇15个。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度和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强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12月6日的《金华日报》以《迈向教育现代化的金华教育》为标题对我市创建教育强县工作的经验成果进行了专版报道。开展了县(市、区)党政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和在《金华日报》发布教育改革与发展公报,进一步增强了教育行政透明度。县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上海财大浙江学院办学问题基本解决和新校园搬迁工作顺利完成。上海财大浙江学院不稳定因素出现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直接指挥、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我局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局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处理,全程参与各级领导牵头的事件处置协调会、专题会和上访接待、现场维稳处置,落实了相关维稳措施,通过八天时间的积极处置,理顺了办学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控制了局面、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事态,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为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教育装备采购节省资金近400万元。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一期工程基本完成,9月12日 1347名老生全部迁入新校园,学院整体搬迁工作圆满完成,15日上午,省委书记赵洪祝视察了新校园,对学院工作给充分肯定。
      3.学校基本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改造项目竣工53个,竣工面积7.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171万元;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开工建设15个,施工面积17592平方米,完成投资1390万元,其中竣工项目7个,竣工面积10160平方米。全市2010年的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已竣工项目1170个,竣工面积9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3亿元,分别占三年规划数的78%、69%、65.4%。加强基建项目管理,完善基建管理程序,修订了《金华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基建管理办法》,确保局直属单位基建项目规范有序进行。金华六中迁建工程主体已全部结顶,金华电大实验楼、金华商校学生食堂、金华艺术学校改建工程、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扩建续建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4.中小学素质教育继续推进。初中“轻负担高质量”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了市区轻负担高质量责任书签署暨百校宣讲活动月活动,建立实施了督促检查、查处通报、总结表彰等制度,市、县、校、教师四级层层签署“合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责任书”,做到“六个严格”,建立健全“六项制度”,把减负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组织进行了“减负”专项督查,抽查了县(市、区)的45所中小学的“减负”工作。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抽查了婺城区、浦江县学前教育情况。深化中考招生改革,将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80%分配到初中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普及月、家校合作“把成功传给下一代”百场公益讲座活动。开展了“师生讲雷锋故事唱雷锋歌”、“雷锋精神激励我”主题演讲活动,万名师生“学雷锋”同题作文比赛,“学习雷锋见行动”社区服务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新增市级绿色学校21所、省级绿色学校25所,中小学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达100%。大力实施“书香校园”工程,我市完成图书配送16万册。完成深入扎实开展教育普法工作,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工作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开展“安全伴我行”法治漫画、法制宣传警言佳句征集评选等活动,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出台实施了《金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改革学校督导评价机制,全面推行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体艺工作成效显著。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定向运动会、第八届中小学航模比赛、市体育特色学校田径比赛、省重点中学田径对抗赛暨市直属高中田径运动会、市直属高中男子篮球赛、市体育特色学校棋类比赛、市中小学合唱比赛、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节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青少年的素质。组队参加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取得7金、8银、1铜的佳绩;组队参加省首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夺得初中女子组第二名、高中男子组第四名和女子组第五名的好成绩。组团参加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荣获金奖和银奖各1个;参加省中小学合唱节,我市7支代表队获一等奖;举行了全市中小学生(幼儿)婺剧汇演,南苑中学等3个单位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32所学校被确认为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教育局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组队参加全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一等奖18个,二等奖34个,三等奖31个。学校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东阳市李宅技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和东阳市外国语学校银奖通过省级验收考评。举办了高考、中考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接待咨询群众近千人。今年高考成绩再攀新高,普通高考上线录取率97.8%,全市一本上线4485人,占全省的11.36%,14位学生进入全省前100名。教育科研成果显著,课题立项及获奖成果全省名列前茅,今年获省一等奖科研成果有5项(全省共10项),国家三等奖有2项。应恩民局长领衔的《基于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教育核心发展力的研究》荣获省一等奖。
      5.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全市中职学校共招新生27587人,全市职普招生数大体相当。积极开展省级实训基地、示范专业建设工作,创成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示范专业8个,获得国家、省奖励经费1400多万元。浙江交通技师学院被公示为首批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出台了金华市及市本级中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在省师生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3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18个,3名学生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个。组织开展了市第七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比武活动,801名师生参加,评出一等奖123个,二等奖183个,三等奖284个。加强成人教育,创建了省级示范成技校2所、一级成技校2所,申报省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4个;加大成人双证制教育力度,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4500多人参加了成人双证制培训;3183人参加预备劳动力培训,完成年度任务的103%。
      6.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认真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按政策要求、规范程序,市直属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4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2人。规范中小学用人行为,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按照以人为本、政府统筹、坚持标准、有进有出、积极稳妥、标本兼治的思路,妥善解决了在岗代课人员问题。按照浙江省部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础工作和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的职评工作。加强优秀教师培养,特级教师评选通过率近60%(全省平均通过率不到50%),新增省特级教师21名;评出省中小学师德楷模15名、省第二十二届春蚕奖29名、省第二十届绿叶奖11名、省功勋教师1名、市第七批拔尖人才5名、市“321”第二层次培养人选3名;实施了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521工程”,评出学科带头人10名、名师培养人选22名、骨干教师109名;评出首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20名、市优秀教师61名、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2名。做好第二批特级教师跨县(市、区)师徒结对活动,260名中青年教师与57名在职在岗特级教师“联姻结对”,组织特级教师到武义、永康支教。圆满完成“领雁工程”培训任务,今年有1151人参加“领雁工程”培训,出台了《金华市“领雁工程”骨干教师校长培训后续管理办法》。组织了50名小学数学名师赴南京师范大学培训,187名中小学校长参加提高培训,500名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分三期)赴武汉大学高级研修,42名特级教师赴东北师范大学高级研修,全市700名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参加公共知识培训。受教育厅委托,选派2名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均获一等奖(全国一等奖8名),为省教育厅获得优秀组织奖。组队参加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组队参加全省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获一等奖16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65个。
      7.教育安全维稳工作成效明显。坚持“上下一心、左右协调、多方联动、群防群治”的方针,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学校安全工作与当前校园安全形势相结合,与上级的紧急部署相结合,对全市24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教育局、公安局制定实施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十项措施》,出台了《金华市区中小学安全技防设施完善工程实施意见》,强化校园安保力量配备,加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完成金华市区中小学安全技防设施完善工程,市直和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在部分学校出入口建立与公安联网的视频监控系统,在食堂、学生宿舍、实验室、教室走廊、幼儿午休室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在全国中小学安全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作了专题介绍,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认真做好各类信访工作,维护“上海世博”安保稳定。全市教育系统未发生校园群死群伤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全年非正常死亡学生人数比去年下降了41%。
      8.对外教育合作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同时,我们一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参加长三角校长培训等合作项目;参与援川、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行为,积极主动服务金华的改革开放。中英校际连线是中英两国间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基础教育交流项目,金华市作为浙江省第二个地区与英国诺丁汉郡从今年5月开始开展校际交流,中英双方的9所学校在跨课程或专门领域的课程共建、最佳教育实践成果共享、语言项目开发等项目上达成了合作协议。认真做好省“千校结好”候选学校的推荐工作,全市共推荐了64所学校。积极推进德语DSD项目的实施,有三届3个班共计120余名学生参加德语学习。积极选派师生进行对外交流活动,汉语言助教项目、关键语言教师、“学生文化特使”项目、新加坡项目、学生赴国外参加夏令营活动等都在蓬勃开展。
      9.教育发展和谐度有了新的提高
      深化教育行风建设。确定2010年为“教育管理年”,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市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工作方案》、《关于规范市区中小学校入学招生行为工作方案》、《关于规范市区学校收费行为工作方案》、《关于规范金华市区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工作方案》等5个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制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计划,局机关、直属单位所有局管干部实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承诺制度,100余名干部签订了廉洁从政承诺责任书。与市纪委、直属机关工委联合开展以“近廉远耻 趋荣避辱”为主题的廉政教育“进机关、进家庭、进学校”活动,进一步营造勤政廉政、勤教廉教的良好环境。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育人成才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市直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据统计,全市教育系统已开展公开承诺的基层党组织数380个,公开承诺的党员数10164人,公开承诺事项22265件;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33个,参加党员3562人,惠及群众34520人,为群众和社会做好事实事1569件;参加城乡结对共建活动的单位307个,结对数974个,落实帮扶资金数175.4万元;推行网格化管理单位261个; 落实党员关爱基金(资金)7191.5万元。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组织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制定了市教育局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组织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学习贯彻活动,依法行政工作受市政府表彰,被评为良好单位。配合省教育厅对我市婺城区、磐安县2009年度义务教育经费和中职学生资助经费收支情况的审计抽样调查;完成对5个直属单位领导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了民办教育工作调研,查找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原因,研究对策建议。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成立检查组56个,检查学校571所。开展了全市学校食堂财务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切实规范食堂财务行为。我局被评为2010年行政事业财政管理先进单位。办理了两会建议、提案77件,其中主办55件,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以来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回头看工作,我局主办建议67件,已办结65件,未办结的2件(都是关于建立金华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建议);主办提案183件,已解决176件,正在解决6件,尚未落实1件(要求恢复假日活动中心的提案,原因是政策不允许)。开展了第三届金华教育好新闻评选活动,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4篇;召开了全市教育信息工作会议,表彰了2009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7家和信息工作先进个人32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规范有序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回头看”检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实现满堂红;开展了“金华市首届推普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组织了第二届市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市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大赛;5所学校被评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完成普通话测试5535人次。
      做好各类学生资助活动。完成了市本级财政系统和全国中职系统2010年春季贫困学生的信息审核、录入、确认工作,确认市本级贫困生3814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05人,普通高中学生501人,职业高中学生3108人,享受营养餐的人数为3313人;发放困难补助共计1062万元,其中教育券512万元,营养餐66万元,职高助学金484万元,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比例基本达到省定的比例要求。
      今年,我局获得了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省教育厅安全考核先进单位、省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省《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奖、市“慈善一日捐活动”最佳组织单位、市“每日要讯”报送先进单位、市“今飞杯”“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组织奖等荣誉称号。顺利实现了“十一五”教育发展目标。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