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7169/2011-03100
关于印发《金华市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金华市教育局
2011-11-01
主动公开
朗读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中职学校:
现将《金华市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主题词:职业教育 十二五 发展规划 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市府办。
金华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10月9日印发
金华市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快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为金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地技能型人才保障,促进我市科学和谐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要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眼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着眼于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推动浙中崛起。
二、基本原则
——服务原则。金华的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全市人民群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要;要为全市的企业服务,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根据市场和企业的人才供需情况,通过专业调控,强化技能教学,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统筹原则。加强全市职业教育统筹,走专门化和综合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学校设置,市级以专门学校和综合性学校相结合,县级主要是设立综合性学校。加强对职业教育专业的统筹,形成全市专业建设一盘棋;加强对职成教的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加强对中、高职衔接的统筹,加大高规格人才培养力度。
——创新原则。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着力开展教学创新,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开展社区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三、发展目标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市场需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并举,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制灵活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定规模,提升内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大批新型的高技能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大力培育优质职教资源。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办好1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争取创建国家级、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0所,其中争取创建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积极开展国家级特色中职学校的创建工作。
——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全市中职学校都要有骨干专业,创建12个左右省级骨干专业、8个左右特色专业,创建10个左右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办好37个省级示范专业、 7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6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五大专业职教集团。
——加快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保持在7.5万人左右,每年向社会输送2.5万名左右技能型应用人才。
——广泛开展各种职业培训。全市每年培训企业在职人员20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各行各业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年参加职业培训的人数达到劳动力总数的40%以上,新增劳动力和回乡普通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人数分别要达到90%。全市产业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达到8%以上,中级技工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四、工作任务
(一)推动学校布局调整。到2015年,全市公办中职学校校均规模达到2500人以上,民办中职学校的校均规模达到1200人以上,优质职业教育招生数达85%以上。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调整到30所以内,并重点建设好16所职业学校。具体分布如下:
金华市省一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建设规划表
县 (市、区) | 2010年 (省一级以上重点职校数) | 2015年 (重点办好学校数) |
市区 | 7 | 5 |
兰溪 | 1 | 1 |
东阳 | 2 | 2 |
义乌 | 4 | 3 |
永康 | 1 | 2 |
浦江 | 1 | 1 |
武义 | 1 | 1 |
磐安 | 0 | 1 |
合计 | 17 | 16 |
(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根据浙中城市群“一个基地、两个中心、五大产业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相应调整专业设置,避免低重复建设,各学校都要有骨干或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分布如下:
金华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表
学校类型 | 专 业 | 拟重点建设学校 |
交通运输类 | 汽、摩配制造;汽、摩运用维修;汽车装璜等。 | 浙江汽车高级技工学校、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义乌国际商贸学校 |
加工制造类 | 数控加工;五金产品制造;机械产品维修、机电等。 |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义乌市城镇职业学校、兰溪市职业中专(兰溪市技工学校)、浙江机电高级技工学校、东阳市技术学校、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
信息技术类 | 动漫等信息技术、电子产品加工;电子产品维修。 | 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东阳市第二技术学校、婺城区职业中专 |
财经商贸类 | 现代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 | 浙江贸易学校、义乌市城镇职业学校、义乌国际商贸学校、浙江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
旅游服务类 | 餐饮服务、旅游、烹饪等。 | 餐饮服务: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东阳市横店职业技术学校 |
文化艺术类 | 工艺美术、民族工艺品制作、艺术表演、群众文化、学前教育等。 | 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婺城区职业中专、金华艺术学校、东阳市技术学校 |
医药卫生类 | 医药卫生、化工等。 | 兰溪市职业中专、永康市卫生学校 |
土木水利类 | 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等。 | 东阳市技术学校、金华市建设技工学校 |
纺织食品类 | 食品加工等。 | 金华商业学校、兰溪市职业中专 |
农林牧渔类 | 园艺;养殖;果蔬等一产的支柱优势专业。 | 婺城区九峰职业学校、东阳市花园职业技术学校、磐安县职业技术学校 |
体育与健身类 | 运动训练。 | 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 |
(三)健全制度机制,提高师资水平
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能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增强教师培训的自主选择性和培训机构的竞争性。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校本培训,推进教学研究,强化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建立健全师资培训质量监控保障制度。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领军人物培养,着力培养名师、名校长、专业带头人、优秀“双师型”教师。积极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职或兼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深入探索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改革实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建设。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一批以区域或专业为纽带、地方政府(或行业)主导、高职院校或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为龙头、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建设一批设备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对接职业岗位、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共享、开放、高效的实训基地。推进有条件的中职学校,联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依托专业建设技术转移和推广中心。积极扩大中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范围,切实维护和保障企业和实习学生的利益。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课程改革重点”的思路,大力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建设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技能培训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开展中职学校师生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技能水平。做好有关省级专业课改项目工作。大力加强中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和继续学习能力提高。
(五)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办学效益
坚持依法办学,逐步建立并完善支撑学校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制,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及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在实训基地实施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推进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管理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系统和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推动中职教育管理现代化。
(六)构建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完善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拓展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成长通道,满足中职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提高技能等级的意愿,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扩大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五年制职业教育培养。推进中职毕业生在职接受自考、电大、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及高技能培训,延长中职学生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
(七)关注学生人格培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载体,改进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核心,深入开展以诚信、敬业、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发挥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行德育导师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网络。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在保证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中国传统美德和现代工业文化相结合,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实现现代工业文明进校园、先进企业文化进课堂,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八)统筹培养培训,增强服务能力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围绕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中职教育优势,大力推进各类社会培训。尤其是多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深入实施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各类社区学校建设,完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其在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职业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
完善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以及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多形式建立教育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对话协作机制和平台。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的水平。
(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机制
促进提高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重。通过整合、土地置换、出让等优化中职资源配置,改善中职的硬件条件。按照省定职业学校经费拨款标准,促使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争取扩大学生及专业资助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学校,制订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强化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鼓励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清理并纠正对民办职业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依法落实民办职业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
(三)完善职业教育评价、督导和质量监控机制
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独立评估机构对中职学校项目建设实施评估的机制。
完善中职教育督导评估管理办法,建立中职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积极推行职业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引导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落实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提高学校自我监控、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四)健全职业教育良好外部环境营造机制
促进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推动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和各类典型案例,让中职教育的招生、资助和免费等政策以及基础能力建设进展情况与重要举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力在全社会宣传和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五)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七大工程
1.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工程。五年内争取创建10所国家级、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专业结构调整推进工程。在加强统筹的基础上,五年内,争取创建20个中职教育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骨干专业,争取创建10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服务的中职教育示范实训基地,扶持5个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专业。新设 20个专业,撤销120 个专业。
3.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五年内,重点争取创建5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和5个中职学生创业基地;每两年组织1次全市中职师生技能大赛,每年组织全市中职师生技能选拔赛、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竞赛、中职教育先进典型宣传等活动,大力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养。
4.课程改革工程。围绕“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五年内,争取完成5个省级中职教育骨干专业课程建设,推进中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
5. 服务产业发展工程。五年内,组建由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相关中职学校参加、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职教集团;争取建设5个依托中职学校、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产学研联合体;创建5个省级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和5个中职教育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创建省级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
6.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五年内,组织开展各类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和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其中参加省级培训200名、省外培训30名、中外合作培训20名,资助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资助200名特聘兼职教师;依托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培训100名中职学校校长和专业负责人。培养60名优秀“双师型”教师、40名专业带头人。
7.成人继续教育推进工程。五年内,重点做好欠发达地区13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争取创建 10个省级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和10个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市基本形成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成人继续教育网络;组织5万名左右城乡居民参加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组织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参加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金华社区大学加快建设全市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一批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和精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