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7169/2020-02914
金华市教育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金华市教育局
2020-05-14
主动公开
朗读
金华市教育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上下齐心,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振兴金华教育”总要求,拉高标杆,加压奋进,扎实开展“对标比拼勇赶超”活动,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晒拼创”和年度综合考评中我局获得“双优秀”,在省厅考核中获单项奖。我市成功争取到两项国家级试点。一是成为全国5个“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二是我市成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陶叶萍副市长代表我市在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两项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一是有偿家教、违规补课和校外培训乱象“双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获得成岳冲副省长、陈根芳厅长和多位市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会议和2020年全省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成功入选人民日报社评选的“2019年度全国民生示范工程”;二是着力将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经验打造成“老师用心、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的“三心工程”,得到成岳冲副省长和多位市领导批示肯定,并被教育部列为2019年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多个国家级、省级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国家级有全国国学教育大会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会议;省级有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现场会及全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现场会。具体来说,有五方面工作值得肯定:
一是全市教育大会成果显著。5月10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系统擘画了金华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2020年、2022年、2035年三个阶段性目标,就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会议规格之高、举措之实、影响之大,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在金华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会后,通过大会精神宣讲、县(市、区)“晒拼创”、政府专项督查等多种形式,推动大会精神落地落实落细。各县(市、区)均召开高规格的教育大会,出台了10-19条不等的保障教育发展举措,“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全市初步形成大抓教育、大兴教育、大办教育良好态势。
二是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工作规则,审议系列重要文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市教育局工作职能作了重大调整,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设在市教育局,承担领导小组具体工作,负责指导市属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意识形态、宣传思想、统一战线等方面工作。划转相关高校党组织隶属关系,从7月1日起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财大浙江学院、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属高校党组织关系,统一调整为市教育局党委管理。按照与教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管党建管业务相结合原则,统筹指导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三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形势持续向好。重点学校加快发展。妥善处置了金华一中和金外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两者关系,出台支持金华一中和金外发展共10条举措,成立了金华一中、金外和浙师大附中三大教育集团。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加快补短提升。按照“新建一批、治理一批、撤并一批、提升一批”的发展思路,指导各县(市、区)加快实施幼儿园扩容工程、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治理、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撤并)、乡镇(含街道)公办中心园建设、等级园创建等五大工程,全年开工建设幼儿园133所,“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28%,“普惠等级幼儿园比例”达90%,“幼师持证率”达97.6%。义务教育更趋均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覆盖面达到94%,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比例超96%,81个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大力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完成168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职业教育取得新成果。全市中职学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累计52个项目获省立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5金3银2铜,创历史最佳。高等教育取得新突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学校(A档)建设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会计学、应用统计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等4个50强荣誉;金华广播电视大学圆满举办建校40周年纪念活动;金华教育学院面向全省培训中小学教师3万人次,获全省师干训工作先进集体;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浙江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位列“武书连2019中国一流民办高等职业学院排行榜”第15位;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筹)正式启动去筹工作。金华理工学院成立筹建办开展实体化运作,确定学院选址,并正式揭牌;中国计量大学现代化科技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东阳校区、横店电影学院等项目加快推进。
四是主题教育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高效率落实,把解决问题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了“走在前列、抓出特色”的工作目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在线报名平台基本框架建设,实现民生事项“一证通办”90%以上,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依托“浙里办APP”开通掌上办理渠道事项90%以上,通过学校代办、双向快递、在线办理等方式实现“跑零次”事项比例达到100%。大力实施“无证明教育”改革,共梳理证明事项35项,累计办理取消证明事项2993件次。持续开展“教师有偿家教、学校违规补课”和“校外培训乱象”双整治行动。2019年,全市共对42名参与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的教师给予党政政纪处理,对14名校长进行约谈问责,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初步达到“不敢补”的目标;关停违规校外培训机构1948家,责令整改634家,校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管理。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全市392所小学全部开展托管服务,惠及学生 27.5万名,占 72.3%;参与托管服务的教职工 1.93万名,占91.28 %。从校外辅导机构“回流”的学生达到11万余人,占参与托管服务学生42%。这项工作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被教育部列为2019年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大力实施“明眸摘镜”工程。制定出台了《金华市儿童青少年“明眸摘镜”工程实施方案》,完成第一批试点学校近视监测防控工作,平均降幅达2.82%,降幅最大的达到7.96%。陶叶萍副市长代表我市在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认真做好校园“垃圾分类”。创新施行“12345”工作模式,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深入、成效明显,垃圾分类工作逐渐成为金华校园新时尚。市教育局获评2019年度“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突出集体”、“金华市垃圾分类示范单位”。扎实推进法治教育,“宪法小卫士学习”参赛人数居全省首位,圆满承办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浙江分会场活动,得到省教育厅充分肯定。
五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专项整治行动,出台了《金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和《金华市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违规补课有偿家教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明确师德师风“红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多地出台提高教师待遇举措,9月,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低于市直公务员平均工资部分,通过增加年终考核奖的方式予以解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组织开展“最美教师”、教坛新秀、名师名校长等先进典型评选推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全年共选派34人参加国家级培训,338人参加省级培训,47人赴美国、加拿大参加骨干教师海外研修。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赋予学校在进人用人、经费使用、绩效分配等领域更多的办学自主权。11月24日,在全省率先赴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专场招聘会。2019年,全市共招聘新教师1676人,其中“双一流”以上院校112人、研究生学历254人(市直学校共招聘新教师122人,其中“双一流”以上院校10人,研究生43人),既为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又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开辟了“源头活水”。
总的来说,过去一年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开创了新的局面,但是也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程,是一项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央、省委、市委有许多新精神新要求需要我们及时跟进落实,有许多新形势新挑战需要我们主动把握应对,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着力研究解决。综合大调研和省市考评等情况,我市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面对“全面振兴金华教育”战略目标,面对现代化都市区高质量发展现实需要,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待,我市教育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
2020年,是全面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完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开启之年。做好今年全市教育工作,形势催人,使命重大。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及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拼搏实干、加压奋进,对标补短、加快发展,全面完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加快全面振兴金华教育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新期待,打响“学在金华”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大抓教育格局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一要健全完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各地要推动建立健全“常委议教”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原则上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各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工作,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完善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秘书组要积极主动做好辖区内重大教育问题的收集、研判,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意见、建议,视情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明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要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推动各类主体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努力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二要大力推动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要全力做好政府教育发展考核工作。认真对照省政府《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实施细则》《金华市县(市、区)政府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标准》以及《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细则》,对标找差,整改提升。要持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各地要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要求,依法加大教育投入。要建立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年人均教育投入增长不低于10%。要抓紧启动《金华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按照市、县两级教育大会部署安排,对照教育现代化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等创建标准,做好县(市、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谋划工作,落实好重大项目和发展举措谋划,细化年度重点项目安排,4月底前各地要将规划思路和重大项目清单报市教育局。
三要持续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主要是落实好“三个主体责任”。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认真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经常研究学习,提出改进措施,抓好督促落实。加强大中小学思政(德育)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全面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大力实施“思想铸魂”工程,坚持“三爱”教育立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加强全市大中小学生国学教育,支持在金各高校打造省级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基地,鼓励各中小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特色学校试点;大力推进区域德育课程整合,形成有目标、有方案、有评价,体系完整、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组织开展“精品思政课”评选和优秀课堂现场观摩活动;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要守牢意识形态校园主阵地,落实市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每年开展2次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向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制度。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各高校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内培外引”补齐缺口,力争到2021年按照要求完成配备。要加强高校思政人才梯队建设,力争到2022年全市建成10个思政名师工作室,培育1名领军人才、5名拔尖教师、1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二是严格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项目化、信息化、特色化。深化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全面建强二级学院(系)党组织,紧紧扭住高校二级学院这一关键,建立健全“抓院促系”机制,完善党政共同负责制,有效落实党组织管思想、管干部、管人才、管政策职责要求。大力推动一切工作到支部,积极推行支部建在学科上、科研团队上、学生社团上,在新建校区、新设机构等同步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健全党支部参与重要事项决策机制。大力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力争到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基本全覆盖。大力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支部每月主题党日制度,按照组织领导到位、分类指导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经费保障到位、跟踪服务到位“五到位”扎实推进“小微”党支部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实施教育系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积极打造校级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大力推动便民服务网络向学校基层下沉。结合本校实际,整合资源,利用学校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保姆式”服务,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党建工作的新品牌。加强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党建工作,谋划召开全市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党建工作推进会,启动实施全市民办学校“双覆盖”集中攻坚专项行动,通过单独建立党支部、建立联合党支部、挂靠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多种方式,补齐民办学校(幼儿园)党建“短板”,实现民办学校(幼儿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规范提升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委员会、校长办公会、各内设机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规范“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同步建立党群议事会、书记校长沟通会等配套制度。积极开展品牌党支部创建活动,精心培育“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大力实施“书记项目”建设,开展书记好党课、党员好故事、党建好案例“三好”活动,选树一批成长成才典型、教书育人典型、管理服务典型、道德模范典型的亮点品牌。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定扛起“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明政治纪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压实压紧学校教育生态治理主体责任。教育生态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教学问题、师德师风问题,是最直接影响群众对教育工作获得感、满意度的大问题,是对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长期性、毁灭性的大是大非问题,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越性的政治问题,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校教育生态负责,要探索建立教育生态治理学校负责制,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抓教育生态治理第一责任,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从严整治“四风”问题。狠抓机关干部作风建设,要重点加强“三查三看”,即:查思想建设,看理论武装、组织生活、党性修养是否过硬;查能力建设,看履职尽责、遵规守纪、工作状态是否到位;查工作成效,看决策水平、服务质量、改革创新是否提高;狠抓直属单位(学校)作风建设,重点看各项作风建设制度是否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是否有力有效。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抓好教育预防,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通过出台《金华市教育局机关作风建设“十条禁令”》《金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例通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镜,警钟长鸣。强化日常监督,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紧盯关键节点、关键少数、关键领域,聚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突出抓好权利集中、廉洁风险高和群众反映较多的重点单位和重点岗位的监督。抓好执纪问责,严肃查处教育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合法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整治中小学违规补课、教师有偿家教、收受礼物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好内部巡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务求做到见人、见事、见结果、见长效机制。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坚持把“清廉学校”创建活动作为推进和深化学校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不断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按照“八好标准”,推动“清廉学校”示范校建设,把品牌工程做出亮点、做出特色。
二、重塑基础教育优势,补齐教育发展短板
在全市教育大会上,市委书记陈龙指出,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基础教育,优势正在不断弱化,如果不加大力度,趋势将难以扭转。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品质教育”为抓手,重塑金华基础教育优势。
一要大力推进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应该说,学前教育补短任务十分艰巨,要大力“新建一批”,2020年计划启动新(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大力“治理一批”,全面落实配套园与首期建设居民住宅区“四同步”政策,做好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园集中整治,2020年省列入治理考核60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问题突出的开发区、婺城区、金东区、义乌市等地要自我加压,强化部门联动,明确责任单位,按照时间节点,根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平稳有序”的原则,加大治理力度,补充城市学前教育普惠资源。大力“撤并一批”,要按照《浙江省薄弱幼儿园提升标准》《浙江省小规模幼儿园和教学点提升标准》,对服务半径2公里以内70人以下薄弱园要及时撤并,我市目前幼儿园均规模194人(省211人),低小散问题较突出,要通过改造提升、撤并、共同体帮扶等举措,提升质量。大力“提升一批”,我市2019年创建省一级园2所,省二级园申报72所,创建58所。其中永康市要加大创建力度,永康市现有幼儿3.7万人,占全市14%,省二级以上园比例仅为18.5%(全市平均23%)。2020年启动新(改、扩)建幼儿园40所,改扩建10所农村普惠园,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园全覆盖。加大学前教育投入,2020年“各地方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要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达到8%”,有效提升学前教育各项主要指标。
二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抓紧启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研究出台《金华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分析研究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和落实整改措施,科学制定创建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到2022年全市超半数县(市、区)通过验收,到2030年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全覆盖,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对标100%建设目标,督促未达标学校,逐一拿出超常规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力争2020年全市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7%。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建设项目9个。启动新(改、扩)建中小学20所,完成空调进教室4000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以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为核心,充分发挥名校集团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到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和教育共同体建设覆盖面要达到100%。要深入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研究,大力推进以“精准教学、精准学习”为宗旨的智慧教育试点,充分发挥金华八婺智慧教育云平台作用,为教师整合新课程资源和为学校构建教学新型场景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关注我省“互联网+义务教育”试验区试点工作,2020年新增结对学校120所以上,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经验,提升城乡结对实效,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三要大力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深入实施普通高中“一校一品”特色工程,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提高选修课质量,加快形成办学特色。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积极搭建多方位、多层次发展平台,形成多元化育人模式,创建一批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重点学校发展,各县(市、区)也要探索研究在办学经费、编制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培育一批示范引领名校,引进一批优质品牌学校,建强一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提高教育总体水平。努力留住优质生源,优质生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我市“清北”指标要有所突破,必须采取措施留住优质生源。教育行政部门要想方设法留住优质生源,每个学校也要有自己的生源基地,也要想办法留住好生源。同时,要避免市内各学校互抢生源,造成校际之间的恶性竞争与损耗。
四要大力推进职成教发展。深化我市职业教育改革,研究出台《金华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大力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发展计划、成人教育发展计划和职业教育机制建设计划,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现代化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全力做好“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建设验收。着力推进产教融合“五个一批”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应用型示范高职院校2-3所、市级及以上示范性职教集团5个、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0个、市级及以上优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5个和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全力做好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验收工作。大力推动全市省级学习型城市建设,2020年全市60%县(市、区)要建设立项。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广播电视大学(学院)转型建成开放大学(学院),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面建成老年学习点,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高地建设。大力支持浙江师范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充分发挥师大本土高校优势,主动加强与浙师大对接合作,重点在师范人才培养、引进上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支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推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走在全国高职院校前列;支持金华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区域一流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和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名校;支持金华教育学院发展师干训特色高校;扩大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领域影响,加快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去筹。加快推进金华理工学院筹建,力争2020年完成前期工作并于年底前开工建设,完成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迁建,加快横店电影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东阳校区筹建,全力做好浙师大行知学院、上海财大浙江学院两所独立学院转设工作。
三、深化改革创新,增添教育发展动能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统一部署,聚焦影响全市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障碍,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为教育事业发展添活力、增动力。
一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强化教育服务事项数字化转型,优化群众办事体验。推进全市入园、入学网上报名系统全面应用和稳定运行;加快证照电子化进度,推动高中学历自助查询系统建设;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补发流程,取消现场确认,将“最多跑一次”提升到“一次不用跑”。创建教育系统“最多跑一次”示范性公共场所,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中小学校延伸。梳理群众校内高频办理事项,制定办事清单,优化办事流程,通过集中办、网上办、代办、掌上办等方式,为广大师生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积极推进执法审批数字化,开展证照分离议审,简化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广使用浙江省“互联网+监管”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各地要加强培训、探索、研究,积极打造“互联网+监管”金华教育样板。
二要深化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清理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今后对凡是没有报备审核过的活动一律不得进校园,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减少不必要的非教学活动,让学校回归学习,让教师回归教学。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赋予学校在教育教学、进人用人、经费使用、绩效分配等领域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轻装上阵、创新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学前教育课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全面消除幼儿园“小学化”和“看管式”两种倾向;义务教育课程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继续倡导“轻负高质”课堂教学;全面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推动普通高中继续完善基于学生选择的“走班选课”制度;推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行中高职一体化招生培养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衔接,扩大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试点。
三要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是教育事业的指挥棒,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实施“从起点看变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各级教研部门要指导建立学科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客观反映学校或区域教育质量变化情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加强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研究,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减轻学生负担的坚强保障。要改革完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更加重视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评价与考核,逐步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的最重要依据。要修订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持续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减掉不合理的课内外负担,减掉超纲超前教学,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和“看管式”两种倾向,严格落实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改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
四要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规范招生秩序,严格中小学招生计划审核,严格按规定确定学校招生范围,严格招生工作监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入学全覆盖,2020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行网上报名。严格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招生时间,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严禁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应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深化中考改革,全面实施中考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要高度重视学生教学实验技能培养。各地要主动向政府做好汇报,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对接,争取资金加强学校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要抓紧调研,参照我省试点地市经验,出台我市具体实施意见,细化标准,规范流程;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实验考试内容。
五要深化教育信息化改革。充分利用我市成为“全国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试验区”有利契机,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力推进“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项目,力争在“未来学校”试点成果上有新突破。
六要深化文明校园创建。以“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按照“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的原则,计划到2020年实现县级以上文明校园全覆盖,全力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收官战”。丰富校园社团活动,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基础创办社团,根据学期的时间安排,设立若干传统校园节日,建设文明雅致、独具魅力的校园环境。
七要深化校园垃圾分类改革。各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继续深入实施“12345”工作模式,即:围绕“校园垃圾分类精细化”总目标,按照“两定四分法”(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可回收、易腐、有害、其它等四类)和垃圾分类工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目标导向,落实源头减量化、分类标准化、收运规范化、处置无害化、监督全程化总要求,全力做好校园垃圾分类工作。
八要深化依法治教体制机制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党组)要带头规范化执行重大决策和重大执法规程,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决策程序。在重大执法过程中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加大对学校依法治校督查力度,引导学校依章程及其管理制度管理学校事务,组织开展年度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法律顾问和法制副校长例会工作制度,完善法律顾问履职机制,提高法律顾问制度运行实效。
四、聚焦热点难点,狠抓教育生态治理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教育战线每位同志的初心和使命。办教育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了解社会、参与实践,学会动手动脑、做人做事。
一要深化中小学“提质减负”研究。加强顶层设计,结合省“减负40条”,研究出台《金华市中小学“提质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从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管理、保障睡眠时间等七个方面24条举措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特别是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全面加强教学研究,将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设计与批改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落实开门听课制度,实施教师集体备课,开展个性化辅导,加强校本作业开发和使用,实施精准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强化考核督导,将实施方案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县(市、区)教育局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加强市、县(市、区)两级督查,将“提质减负”工作纳入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检查。加大问责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减负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依纪依规予以严肃问责。教师违规或不作为的要追责学校有关负责人,学校、教科研单位等违规或不作为的要追责主管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
二要持续深入开展“双整治”。持续深入抓好教师有偿家教、学校违规补课整治活动,把“不敢补”的心理转变成学校、教师“不能补”的自觉意识行为。要继续盯牢校外培训机构,今年主要任务就是将无证经营、扰乱市场的机构清理出去,对责令停止办学、限期整改的要开展“回头看”,杜绝“查而不实”的现象。
三要全面提升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质量。规范服务名称、规范服务时间、规范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管理、规范托管收费、规范师资聘任,打造托管服务“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三心工程”。对托管比例过低的学校,要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做到“应托尽托”。积极开展“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示范校”评选,切实把民心工程做实、做好,让人民群众在教育领域有获得感、幸福感。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课后托管服务“向两头延伸”。
四要全力实施“明眸摘镜”工程。各地要主动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2020年县(市、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组织开展“全面普查、端姿护眼、视觉环境优化、示范校创建”四大行动,建立70万份以上屈光发育档案,落实专项经费,开展教室视觉环境优化行动,改造教室5000间以上,确保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课桌椅尺寸等达到国家标准,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和强度,增加户外活动、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时间。开展近视防控示范性建设,全年创建不少于20所,确保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同比上一年度下降1%。
五要大力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2019年,全市共有73余万中小学生参与研学旅行,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基地10个,省级营地3个,按照“五个一”思路打造浙中研学旅行高地。开展家长课堂,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育人观和成才观。
六要全力守牢校园安全防线。校园安全是我们必须守牢的底线。要牢固树立“100-1=0”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防溺水宣传、消防安全监管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开展校园安全“三化”管理试点,充分利用全效智慧校园管控体系平台,创新推行网格化、清单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智安校园建设。突出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标准化建设,提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筛查,对高危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告知、早沟通、早预防、早干预。积极推进“校园危机守门人项目”“有准备教育谈话项目”和“三室合一项目”(学生心理健康室、家庭教育指导室、教师成长引导室功能整合)建设,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亮点。开展省食品追溯系统试点建设,在市区中小学校开展试点,实现对进校园食品及农产品源头可追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要开展“校园安全十大专项治理”,即:防溺水教育专项治理、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校园欺凌与暴力专项治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治理、校园反恐怖袭击专项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防范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专项治理、校车安全专项治理及扫黑除恶专项治理等。要高度重视涉教舆情,网络舆情发生在线上,症结在线下。一方面,要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广大校长科学依法按程序决策;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处置,按照本单位学校在编人员45%以上比例建好网军队伍,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加强日常培训演练,积极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网络大V。高度重视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大学生思维活跃,高校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管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确保在意识形态领域不出问题。
五、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一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各地要坚持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严格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切实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重要依据。各地要切实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教师个人有偿补课、高价收费、私自办班、“课内不讲课外讲”等现象。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师德师风、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教师要坚决予以淘汰。同时,要大力组织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楷模”等先进典型选树,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二要狠抓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在2019年度18所学校实施高级职称自主评聘试点基础上,全面总结,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制定全市中小学校高级教师职称自主评聘工作规程,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区域内职称评审权整体下放至学校。全面推进“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县管为主、学校聘用”的教师管理体制,探索开展市直学校“市管校聘”改革试点,实现教师队伍区域内统筹统用、合理配置、按需聘任、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完善全市中小学岗位结构设置比例,促进教师资源高水平均衡配置。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新型教师队伍人事管理制度,解决教师动力不足问题。
三要狠抓教师质量问题。按照“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留住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选好配强书记校长,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要加强名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研究争取扶持政策,更好发挥“名师工作室”带动引领作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动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及一线骨干教师倾斜;要加大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因公出国境学习交流的通知》,2020年金华在市本级组建教师赴海外培训团组基础上,我们各县(市、区)全部独立组建赴海外培训团组,提升我市教师海外培训人数和比例。要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学历进修,给予学费补助、职称评聘优先推荐等政策倾斜。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吸引域外优秀教师落户本地。
四要狠抓教师数量问题。清理规范非教学岗位占用专任教师编制,加强一线教学力量。加大民办学校使用公办学校教师清理力度。积极探索雇员制、报备员额制,着力解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同编办、人力社保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扩大中小学用人自主权,做好面向优秀高校应届毕业生提前招聘工作,创造条件吸引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
五要狠抓教师待遇问题。春节后,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组织开展教师待遇落实情况专项督导。落实教育待遇问题,明确两点:一是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二是幼儿园非编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上一年度所在地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并依法落实社会保险,两类群体年底前通过“补差”方法必须落实到位,保障他们应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