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7169/2021-00514
金华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工作的通知
金华市教育局
2021-09-10
主动公开

朗读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单位):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工作(简称“五项管理”)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通知如下:
一、加强作业管理
(一)提高作业管理认识。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二)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三)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各级教研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作业功能的研究,引领作业改革的方向,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先进教研组评选的重要内容。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二、加强睡眠管理
(一)提高睡眠管理认识。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
(二)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小学、中学早上上课时间分别不早于8:30和8:00。寄宿制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晚熄灯作息时间分别不迟于21:00、21:30、22:30,并严格按规定的睡眠时间设定起床时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在家就寝时间一般应分别不晚于21:30、22:00、23:00。
(三)家校协同保障睡眠。学校家庭要合力解决学生睡眠不足的突出问题。中小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定学生作息时间表,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家庭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四)改善在校午睡条件。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在校午睡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
三、加强手机管理
(一)提高手机管理认识。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加强手机管理是切实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要举措。
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
(二)规范手机日常管理。各地教育部门要落实每一所中小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和完善具体管理办法。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严禁将手机带入课堂。
(三)提供通讯便捷服务。各中小学校要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手机管理的实施,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加强读物管理
(一)提高读物管理认识。课外读物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外读物管理事关校园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学校育人方式的革新,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健全读物管理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建立责任机制,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科学制定标准,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书目推荐专家组,按程序做好课外读物的遴选、推荐、审核工作。课外读物要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要求。
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三)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
五、加强体质管理
(一)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要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建立完善全市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要按国家课程规定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1-2年级安排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安排3课时,高中每周安排2课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如当天没有安排体育课的,各中小学校应统筹其余时间组织安排学生进行1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要全面落实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雨天在室内组织体育锻炼。每节课的课间应允许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或放松。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
(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一2项运动技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一校级联赛一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加强教学指导,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三)全面实施体质健康监测。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到2025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力争达到60%。建立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落实每学期1次全覆盖视力筛查。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实施学生体测向社会公布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强化督导考核,各中小学校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师业绩考核。市教育局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各地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教育督导考核、教育业绩考核等范畴,定期开展暗访检查。
六、强化责任落实
(一)落实主体责任。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监督工作属地责任,持续抓、深入抓、系统抓,确保管理工作各项要求落地落实。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履行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把相关要求贯彻到每一位教职工,传达到广大家长。各地各校涉及五项管理工作的内容今年上半年要全面落地,年底前要取得明显成效。
(二)开展常态督导。各地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当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开展五项管理专项督导,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每月到校督导一次,督导要覆盖到所有中小学校。
(三)加强监测通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五项管理工作分别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研判和运用,对问题突出的学校要重点督办,限期整改。
金华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1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