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唯在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线上圆桌论坛作经验交流

日期:2024-12-26 14:43:41 来源:​金华市教育局办公室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12月25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举行线上圆桌论坛。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唯应邀参加,围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作经验交流。



李唯从三个方面分享了我市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金华经验”。


一是提前科学谋划,实施供给保障工程,解决“有学上”的问题。针对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研究建立与当地学生数量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努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先后谋划实施了市区“百校工程”和全市教育“三百工程”,累计实施教育项目367个,新增学位11.05万个;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制度,深化“8+N”工作举措,持有居住证的义务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从70.6%提升至93.65%,成为浙江省提升最快的地市;开展市域内中小学教师编制达标行动,建立“市域调剂、县域挖潜、动态调整”的教职工编制管理新机制,每两年进行一次编制动态调整,实现编制精准“瘦身”和“健身”,破除编制“一核定终身”,累计安排调剂编制5260名,用于义乌、东阳、永康、金东等生源净流入地,全市各县(市、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基本标准。


二是聚焦社会关切,实施三大“阳光工程”,解决“不公平”的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打造公平优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实施三大“阳光工程”,推动以更高层次的公平优质教育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持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研发入学入园报名系统“入学通”,实现公平招生、阳光招生;积极探索推行义务教育入学“长幼随学”,通过捆绑摇号、优先入学等方式,帮助解决家庭因孩子在不同学校就读带来的接送不便问题;全面实施以“教师均衡、学生随机、过程公开”为核心内容的“阳光分班”,做到“编班方案、编班过程、编班结果”三公开,全面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让分班在阳光下运行;落实“阳光定向”,稳步提升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校比例至75%,规定随迁子女在金华市初中学校在籍读满三年,即可参与优质普通高中定向生分配政策,享受优质普高教育资源。


三是深化综合改革,实施扩优提质工程,解决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以浦江县、永康市省级教共体全域深化试点为抓手,出台全省首个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标准,采取“1+1+1”模式,通过将乡镇学校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学校管理或城乡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平台共创、评价共出”;深入实施“县中崛起”计划,推动7所优质城区学校与8所山区县中建立“一对一”结对,通过管理交流、蹲点学习、学科结对、资源共享等形式开展结对帮扶,受援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育人质量都得到有效提升;有序促进城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教师均衡流动,近三年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共交流轮岗校长和教师4600余人,占比23.2%。


李唯指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千万家庭的共同美好愿望。金华市教育局将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