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7169/2024-00627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111号提案答复的函
金华市教育局
2024-06-18
主动公开

朗读
解决类别:A
金市教办提〔2024〕33号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
111号提案答复的函
符**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自2021年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以来,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目标要求,坚决扛起试点责任,聚焦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着力破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行了一些新举措。一是推进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建设。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教共体(集团化)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着力破解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供给不充分的矛盾,科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二是加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校比例,2023年已达到75%,为“择校热”降温,促进招生工作公平有序。三是强化优质师资均衡流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每年参加交流的校长、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0%以上,骨干教师占总交流教师数20%以上。
教师作为教育发展核心要素保障,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做优师资配置,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建设。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参与跨县域、跨市域及跨省域的教共体(集团化)建设。重在推动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与乡村或镇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将乡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偏远山区学校、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学校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深化和拓展提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开展城乡教育共同体“驻校指导”试点。2024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型教共体将实现100%全覆盖,融合型(集团化)教共体区域内小学、初中至少各1所。
二是深化人事制度“五权”改革。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市域统筹、县域挖潜、动态调整”教师编制管理新模式,着力解决教师编制短缺问题,积极探索推进“五权”(干部使用、教师招聘、岗位设置、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下放到学校,不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探索建立分类评价、分级管理、学校自主评聘和宏观监督管理的评价体系,推动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管理、竞聘上岗、聘期考核和绩效分配等人事改革的深度融合。目前全市有66所学校纳入到高级职称自主评聘试点范围,形成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段,从公办到民办,从市直到每个县(市、区)都有试点学校的全覆盖。在推行“县管校聘”改革时,将岗位设置权完全下放给学校,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需要,确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等岗位结构,以及各个岗位和各个年段、各个学科需配备的人员数,并明确岗位职责任务、聘任条件和聘任办法,自主聘用教职工,优化校内师资组合。完善学校绩效工资、教育教学成果奖、年度考核奖分配和教师工资补差办法,引导学校创新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奖励及工资补差侧重向一线教师、优秀教师、班主任等分配,并设置偏离度考核指标,杜绝平均发放,鼓励拉开绩效奖励差距,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三是全面开展教师素质提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针对教师不同层次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梯队式培训模式,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青年骨干教师进阶式培养,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关心关爱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重点加强乡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完善名优教师结对帮扶乡村青年教师制度。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等省级高端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继续向偏远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加强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本土化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几所乡村学校开展试点,重点探索“驻校指导”的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模式,强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撑。在现有名师工作室基础上,持续推进“1位名师+1所乡村学校+N位青年教师”研修模式,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促进试点,打造卓越教师群体。
您提出的“争取制定与公务员待遇相当的教师病退制度”建议,经和市人力社保局沟通,教师和公务员的病退政策并无不同。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目标,系统谋划,项目推进,持续深化我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高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再次感谢您对金华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金华市教育局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