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7169/2024-00653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31号提案答复的函
金华市教育局
2024-06-18
主动公开

朗读
解决类别:A
金市教办提〔2024〕60号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
31号提案答复的函
金**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金华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金华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总目标,坚持对标对表省对市考核指标、教育现代化监测体系等要素,加快实施“学有优教”工程,大力推动各类教育事业并进,全市教育事业得到优质均衡发展。
一、稳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校比例提升至75%,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8.61%。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成果丰硕,承办全省校园足球推进会,创建省级足球特色学校14所。
(二)普通高中多元发展。加大龙头学校扶持力度,迭代出台支持市区普通高中发展政策,设立教育教学成果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专项经费、进位奖,激励普通高中加快发展。组建高考研究专家团队,做强金华十校联考等抱团研修机制,2023年全市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区域职教发展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产学研训创一体化,逐步打破现行体系内分段单独培养模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等7所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二、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一)持续深化“双减”改革。坚持提质与减负一起抓、校内与校外齐发力,完善“双减通”管理平台,出台“提质减负”十条新举措,有力推动学生作业减负、课后服务水平提升和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先后在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全国“双减”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发文推广我市非学科类培训治理经验做法。
(二)全面推进“阳光分班”改革。为破解“择班择师”现象,在全市637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面实施以“教师均衡、学生随机、过程公开”为核心内容的“阳光分班”,惠及新生17万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刊发我市经验做法。
(三)深化规范民办教育改革。按照“新改建一批、收购转公一批、挖潜扩招一批、接收转学一批、动员迁户一批、规范限制一批”思路,持续深化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改革,完成新(改、扩)建公办学校19所,民转公29所,符合条件的义务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从70.6%提升至86.79%,成为全省提升幅度最大的地市。
(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在成立了“金华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金华一中成为北京大学首批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的基础上,建立“金华市创新人才共育基地”,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土壤。教育部《教育要情》刊发我市相关经验做法。
三、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市落实“大力引进一批、着力培养一批、用心留住一批、坚决淘汰一批”“四个一批”工作举措,持续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一)引进优质师资。深入推动在金高校落实“双百行动”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在金高校全年引进教授56人、博士233人,省级以上人才共增长21人,高层次人才聚集达110人。积极下放自主招聘权,组织部分高中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展人才专场招聘活动,有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2023年共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54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1.5%。
(二)做好典型选树。通过特级教师评选、名师带徒活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多层次多类型锻炼培养干部。组织开展第15届教坛新秀、最美教师、师德楷模评选。出台《“双龙计划”特殊支持专项教学名师遴选管理实施细则》,11名教师首次入选。全市共有6人获国家级荣誉,159人次获省级以上表彰,541人次获市级以上荣誉。
(三)落实教育援派。选派65名教育人才参加援疆援藏援青援川和“希望之光”支教活动,接收90余人次受援地教育人才来我市跟岗培训。推动60所学校与温宿10个教育集团开展结对,打造“金温教育联盟”。金华一中副校长、甘孜州丹巴高级中学校长金惠忠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在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被帮扶高中校领导专题培训班上作主题发言。义乌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道孚中学校长何炜获评甘孜州“贡嘎杰出英才”。
四、下一步全市教育事业重点工作举措
(一)全力推进“两县”创建。2024年完成金东区、磐安县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婺城区(含金华开发区)、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浦江县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力争实现“两县”创建省级评估全覆盖。
(二)持续加大教育项目建设。全力加快全市教育“三百工程”项目建设,2024年计划实施项目147个,其中,计划开工项目33个、续建项目114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5.6亿元。
(三)提升持有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障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是优化营商环境和吸引人才来金的重要手段之一;持有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这一指标,被纳入了省市民生实事、省对市共同富裕考核。金华是随迁子女流入大市,2023学年我市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1.04万人,其中随迁子女26.27万人,随迁子女总数居浙江省第二,占比达36.98%。
(四)开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行动。一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域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共体建设,以永康市、浦江县省级教共体全域深化试点为抓手,深入探索“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平台共创、评价共出”的“六共”模式,推动缩小区域差距、校际差距。二是推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围绕“全市上特控线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高水平大学录取人数和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两项核心目标,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深化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基地培养等模式,从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深化评价改革等方面入手,建立小学初中科技新苗遴选机制、高中科技特长生招录制度,依托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协同培养机制,健全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机制。实施新优质普通高中定向生分配政策,指标分配比例达到75%以上。三是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建立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情况,定期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推进教共体(集团化)建设,进一步统筹优化教师配置、促进优质均衡。改进招聘方式,提高进人条件,给学校更多的招聘自主权,吸引更多的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四级教师成长平台,助力教师素质提升和快速成长。五是建好“学在金华”教育资源平台。全面推进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服务于一体的教育数字化改革方案,并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教育领域的系列改革。着力实施教育便民服务提升工程、信息基础环境优化工程、教学环境优化工程、数字资源普及扩面工程、基础教育精准教学工程、信息素养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实现数字赋能。同时,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充分挖掘区域内优质教学资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再次感谢您对金华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金华市教育局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