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用好这六点“加减法”,让亲子关系顺利升温

日期:2025-02-04 13:53:53 来源:​人民教育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一提及放假,最开心的应该就是孩子们了,不过也有家长担心假期里可能会出现亲子矛盾。其实,假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正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机。用好这“六加六减”,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亲子关系“升温”。


一、加点规则,减点放任,给予孩子有底线的自由


没有规划就会放任孩子“自由发挥”,其后果就是无底线的自由。可以组织一次家庭会议,以“如何制定假期生活规划”为主题,内容包括作息时间如何安排?什么时间完成寒假作业?学习之余可以做些什么?想去挑战什么项目?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怎样安排?


做好规划可以确保假期自由的“底线”,明确孩子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哪些。家长在设立合理的边界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有了底线,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要求是不可以接受的,引导孩子尊重底线的同时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孩子遵守假期规则的“营养品”。


二、加点倾听,减点指责,在持续倾听中建立信任


一些家长常常苦恼自己的孩子不跟自己交流,亲子沟通很少。加上假期里因为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更长,孩子的一些问题就会像放大镜一样呈现,家长有时会拎着问题不放,与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可能也会变多。父母需要问问自己:我们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吗?


假期里,可以安排一个安静的空间,认真听孩子说一说话,听他把话说完。认真听,是放下所有事情,全神贯注地看着他,对他的谈话内容表现出兴趣,并且成为他话题的参与者。还可以让孩子给父母提提意见建议,口头或者书面都可以。家是温馨的港湾,不是另一间教室,不需要那么多的说教。倾听孩子的心声,呵护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打开心门,接纳更多的爱。


三、加点阅读,减点网络,在共读中重视心灵共在


假期里电子产品的使用是最难掌控的。互联网时代,一味禁用是不现实的。如何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需要家长的敏感度,关心孩子接触到的网络环境,智慧引导孩子。比如可以阅读电子书、英语趣配音、网络连线远方的亲朋等,网络时间可以用在这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而非盲目冲浪、过度游戏。


假期也正是播下阅读种子的好时机。可以和孩子去书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傍晚时分,来一次“阅读故事会”,分享读书心得;还可以去观看同名电影,开启家庭读书观影课。亲子共读的过程,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还是让孩子从父母的陪伴里感受到爱和温暖,从而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过程,更是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过程。


四、加点运动,减点躺平,在体育锻炼中增进亲子关系


寒假里,作息不规律的现象颇为常见。一定要给假期生活增加一些能量,让亲子体育活动为假期生活赋能。运动不仅有利于改善代谢,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认知能力提升也大有益处。


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设定一个运动项目作为家庭每日挑战。家长要一同参与,而不是只在一旁观看或督促。深度参与式的陪伴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让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高、坚持时间更长,除了增进亲子间的亲密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意志力。


五、加点劳动,减点包办,在“放手”中树立责任感


独立生活能力是必须培养的关键生活技能。孩子上学期间,家长很多时候都“包办”了家务,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其实这样很容易增加孩子的依赖感。


假期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碗、拖地、择菜、整理房间等。还可以在周末进行“家庭大作战”的劳动挑战,全家总动员,来一次大扫除,将前后照片对比呈现,不仅有成就感,更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还能培养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掌控能力。


六、加点外出,减点宅家,在共同经历中感受幸福


春节期间外出旅游常常拥挤,很多家长都因此而打退堂鼓,带着孩子宅家不出门。但其实孩子需要通过接触社会生活增强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要想让孩子“走出去”,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先走出去,摆脱“宅”的态度,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不一定非要出去旅游,哪怕逛一次超市、看一次电影、去一趟公园,也是能增长见识的。而且,更多时候孩子的关注点不是“去哪里”,而是“跟谁在一起”。当父母能够陪着他们一起全方位地经历、体验和感受生活,会发现孩子对世界、对生活、对自己都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刘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