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婺城区教育局以“技术赋能教育公平,创新引领人才成长”为核心理念,围绕“环境升级、场景创新、课程融合、师资培养、生态共建”五大核心维度,系统性推进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建设。2020年获评“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以来,婺城区通过构建“普惠+特色”双轨发展模式,建成11所青少年信息技术培养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千余名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师生,形成了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以下从"五位一体"路径展开,解析婺城实践的创新成果。
一、环境升级:夯实智能教育基础底座
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1000万元,建成11所人工智能实验室,配备机器人编程套件、AI视觉识别等先进设施。构建区级“小学综合评价平台”,整合学生行为数据、五育发展等20余类指标,实时采集超400万条成长数据,支持教师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动态可视化呈现学生发展轨迹。
二、场景创新:构建多维应用生态
形成“基础普及—项目实践—竞赛拓展”三级课程体系:低年级开设图形化编程和AI科普课程;高年级引入智能硬件实践,如Arduino开发智能家居设计;竞赛社团聚焦算法思维培养。开发《AI绘画》《智能车3D设计》等11门校本课程,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20项(含一等奖7项)、市级243项。
三、课程融合:推动学科跨界创新
以人工智能为纽带,促进STEAM教育深度融合。婺城小学开发的《AIGC浪潮下跨学科深度学习》课程,将AI技术与语文、科学等学科结合,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辅助诗歌创作,该课题获市级一等奖。成美中学的《AI赋能智慧体育课堂》项目,通过动作捕捉技术优化训练方案,学生体能测试优秀率提升15%。
四、师资培养:打造专业化人才梯队
构建"通识培训—专项提升—名师引领"三级培养机制。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专题培训,覆盖教师600余人次;成立"AI+教育"名师工作室4个,孵化骨干教师45名,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水平。
近三年立项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课题8项(省级2项)。如《区域推进人工智能的实践研究》研究获金华市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二等奖,为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把脉引领。
五、生态共建:凝聚多元协同合力
推动AI教育向社区延伸,开展“亲子AI工作坊”,如环城小学寒假“AI绘画活动”吸引超100户家庭参与。与企业共建5个产学研基地,导师入校指导孵化13支学生创客团队。
未来,婺城区将持续推进三项战略:一是通过“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农村学校AI实验室5年全覆盖;二是构建“过程性+创造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数字素养档案;三是拓展“AI+终身教育”场景,建设区域创新中心,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婺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