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落实学前教育法的实践与探索

日期:2025-05-21 09:52:43 来源:​金华市教育局基教处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编者按

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四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法律守护学前 共筑美好童年 托育教育一体 成长之路同育”。为及时做好典型经验的提炼与推广,充分展现我市学前教育风采,现推出系列报道。

今天带来的是婺城区落实学前教育法的实践与探索。


深化普惠保障机制 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婺城区落实学前教育法的实践与探索


作为浙江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婺城区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根本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为指引,紧扣“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发展主线,聚焦资源供给、经费保障、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四大关键领域,扎实推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领会学前教育法核心要义,明确区域发展路径


(一)坚持公益普惠,筑牢民生根基

婺城区将扩大公办学位供给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新建改建公办园、规范民办园发展、落实小区配套园政策等举措,逐步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网络。2024年,婺城区新增公办学位540个,关停低端民办园14所,普惠率提升至98.43%,公办率提升至77.85%;优质率提升至97.92%,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二)坚持质量为本,夯实发展内核



聚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安全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通过动态编制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园所标准化改造等措施,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全覆盖。


(三)坚持规范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通过健全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督导评估制度、强化部门协同监管等途径,构建规范办园的长效生态。


(四)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改革活力

深化院地合作、教共体建设等创新模式,与温州大学学前教育学院联合开发本土化课程,培育“游戏化教学”“幼小衔接”等特色品牌,推动区域学前教育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跨越转变。


二、聚焦法律要求,以实验区实践答好高质量发展“四道题”


(一)破解资源供给难题,夯实普惠发展基础

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是学前教育法的核心要义之一。婺城区以人口分布、区域发展趋势为依托,统筹推进资源扩容与结构优化。针对民办园发展,建立“普惠奖补+动态监管”机制,将普惠性学位数量和质量作为奖补依据,倒逼民办园提升办园水平,同步关停低端民办园,形成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普惠格局。


(二)强化经费保障前提,筑牢持续发展支撑

学前教育法强调“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婺城区通过多元投入与精准施策破解经费瓶颈。财政投入方面,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公办园建设、教师培训及课程发展。师资保障方面,实施“有编即补”政策,制定公办幼儿园园聘合同制教师薪酬计发指导办法,完善园聘合同制教师薪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民办园教师社保公积金缴纳率达100%。此外,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全年开展园长领导力提升、幼小衔接师训等项目,培训教师1078人次,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三)严守质量安全命题,推动保教水平跃升

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是法律的核心关切。婺城区以“四严四实”为抓手,全面强化质量监管:一是严控班额、实抓硬件,按照《幼儿园建设标准》配备多媒体、玩教具等设施;二是严管收费、实促透明;三是严把师德、实培队伍,建立师德考评“一票否决制”,入职前全员进行违法犯罪信息查询,开展专题研修,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四是严守安全、实建机制,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构建安全防控体系,全年开展联合检查26次,整改隐患800余项。


(四)树立品牌培育主题,打造区域示范标杆



创新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婺城区通过“三个联动”探索品牌培育新路径:一是院地联动提内涵,温州大学专家团队指导幼儿园凝练课程品牌,形成“一园一特色”发展格局;二是教共体联动促均衡,组建7大教共体,推动优质园与薄弱园结对共建,辐射带动所有公民办幼儿园提质增效;三是评估联动强效能,试点实施第三方评估改革,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智慧赋能的学前教育治理体系,推动办园行为全面规范。


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婺城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全面落实法律要求,持续深化普惠保障机制,推动学前教育从“有园上”向“上好园”跨越,奋力书写普惠优质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