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近日,金华市中小学教师非遗类手工作品展在金华市图书馆一楼大厅展出。37件精选作品分为四个单元:锦绣芳华、邀灯成影、花样拾趣、匠作薪传,包括竹编、剪纸、陶艺、簪花、花灯、风筝、宫灯、烧箔等诸多非遗工艺,有的还融入不少当代科技元素。展览贴合非遗活态传承的主旨,让非遗成为生产劳动类技艺的动态课堂。
“锦绣芳华”展区将剪纸与竹编艺术跨界融合,流转劳动智慧与文化传承的指尖融合,从盘扣、云肩、刺绣等技术细节切入。举杯邀月,漏壶水尽即夜深时分,非遗与灯彩结合,竹骨可承岁月,纸绢可载乡愁,幻化成“邀灯成影”的光焰。若将非遗联结成生活中闪亮的小确幸:乘风绘天趣,鼓摇市中欢;藤编田园诗,方寸寄流年……童稚戏年节,“幸”拾花样趣。而将“本土文化、传统民俗”与劳动技艺相通,让非遗可感可触,创作活着的劳动史诗,触摸非遗动态且生生不息的“匠作薪传”。
深邃的非遗融入劳动课堂,每一针一线、一凿一刻,每一次揉捏塑形、精雕细琢,都让学生们在手作工巧中,习得技能,触摸文化根脉,理解“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创造财富”的内涵。这里呈现的老师们亲手示范的作品,不仅凝聚匠心巧思,更是结晶可感、可学、可传承的生活智慧与精神力量,让师生们感受匠心传承的力量,见证非遗焕新的美好。
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为提升教师劳动实践及实操动手能力,让教师对传统工艺劳动教育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形成扎实的劳动技能,今年5月,市教育局组织金华市教师非遗类手工现场制作展示活动,近百名教师参与。
近三年,我市举办了两次劳动教育推进会,2次劳动名师送教活动,6个典型案例在“劳动在浙”发表并获省教育大会肯定点评,教学活动评审中新增2次非遗劳动师生技能展示。省教研室赴东阳和义乌开展劳动调研。义乌、兰溪教研机构参与省劳动教材编写,浦江参与劳动评价指南编写。目前,入选省级劳动教育资源50余项,获奖案例30余个。
本次展览由金华市教育局、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金华市图书馆、金华市新华书店、金华市科技馆协办,将持续到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