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全文),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行动计划》明确扩资源、提质量、强保障、优生态、促融通五大任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八大行动和24条重点举措。 一是教育资源扩容行动。建立学龄人口和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现有普通高中挖潜扩容,在人口渡峰时期适当放宽学校规模和班额标准,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闲置资源举办普通高中,以人口集中流入地、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县中。 二是办学条件改善行动。完善国家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有序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重点补齐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短板。 三是课程教学提质行动。严格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坚决杜绝一味刷题、补课太多等短视行为,强化学校选修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完善选课走班,加强研究性学习和跨学科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建立省市教研员联系县中机制。 四是教师队伍提升行动。及时补充县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鼓励城区高中优秀教师到县中支教,“优师计划”等项目向县中倾斜,培养一批县域普通高中领军教育教学人才,将符合条件的县中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在职称评聘、待遇保障方面给予县中教师更大支持,选优配强县中书记、校长。 五是教育数字化赋能行动。逐步实现宽带网络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支持县中建设智慧教室,用好国家、省级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和功能,鼓励城市高中向县中开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县中教师数字素养。 六是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动。探索“市县结合”的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市级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育评价、规范办学等方面的统筹力度,缓解部分县区因财政薄弱导致的办学短板,避免因过度集中投入带来的资源浪费,弱化“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县与县之间争抢办学资源、比拼升学率等问题,开展综合高中建设试点,探索登记入学、均衡派位、划片招生等多元化录取改革,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七是办学规范化行动。针对目前县中存在的在校学习时间过长,双休日、节假日违规补课等问题,要求以省为单位明确高中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寒暑假时间,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集中上课补课或组织测评,防止寄宿制县中超长时间学习和挤占正常休息时间,严禁省属、省会城市高中违规面向县域掐尖招生。 八是对口帮扶行动。实施新一轮教育部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深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将县中托管帮扶纳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整体规划,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倾斜。 《行动计划》强调,要建立省级统筹、市级主抓、县级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要落实好各自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对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教育督导,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学校标准化建设、课程实施、教师配备、生均公用经费保障、规范办学等情况作为评价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