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7169/2020-02924

  • 文件名称:

    《金华市中小学“提质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

    金华市教育局

  • 成文日期:

    2020-02-2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中小学“提质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日期:2020-02-24 10:54:36 来源:金华市教育局 浏览量:​
    分享:
         
  • 政策原文
  • 朗读

    《金华市中小学“提质减负”工作实施方案》解读

    金华市教育局

         经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市人民政府同意,近日,由市教育局、市委网信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公安、市民政、市财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体育局、团市委11个部门联合出台《金华市中小学提质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提质减负方案》),印发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现就《提质减负方案》出台背景,总体思路、工作原则、重点举措等方面作一详细解读。

    一、《提质减负方案》出台背景

    1.贯彻落实中央精神。2018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18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这些,都为系统治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指明了方向。

    2.落细落实国家减负三十条和省教育厅减负方案。经国务院同意,2018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减负三十条),印发各省级人民政府。减负三十条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等四部分。要求地方各级政府针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完成摸底分析,并制定详细减负实施方案,抓好组织实施。201912月,浙江省教育厅等14部门出台《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力求通过各部门联动抓减负转变,形成政府部门主导,部门分工协作,校内校外并举,线上线下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减负工作新格局。

    3.落实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要求。20193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就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着力破解中小学生负担重的问题、着力解决公办和民办教育发展不协调问题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要求。

    4.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关切。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民生问题。20199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二、什么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是由学校带来的学习任务、成绩排名、心理负担和家长附加的如家教、校外补习等学习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当学生面对压力时,如果体验是积极的,压力即为动力;如果体验是消极的,压力即为负担。

    三、为什么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教育的初心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为什么要减负这个问题上,学校和家庭其实大目标是一致的,这个大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坚守一条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校内外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学生校内外学业负担过重、参加运动太少、睡眠严重不足等,都会严重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

    减负主要是要把有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过重的校内外学业负担减下来。重点要解决“过”的问题,要减量纠偏,过度的量要坚决减下来,过偏的行为要坚决纠正过来。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呵护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仅是学校的事,家庭也有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同心同向,共同努力。

    四、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提质减负方案》是在省教育厅等14部门出台的《减负方案》基础上的延伸,注重提质和减负相结合,既做减法,也做加法。通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通过减轻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过重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如何提质?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除正常调课外,不得挤占思政、音乐、美术、体育、劳动实践等课程和活动的课时。小学一年级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对教师备课、上课、改作、辅导等各环节加强指导,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要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保证学生正常的课间休息,不得擅自换课、调课和延迟下课;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避免重复作业,积极研发校本作业,做到作业管理的针对性;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组织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各校要制定和落实听课制度,明确教师开课、听课的数量和要求。校长、教研员要经常深入课堂随堂听课评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学校教务部门每学期要对听课相关情况进行反馈。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督导检查。

    2.全面推进精准教学。积极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研究,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广泛开展立足于“精准教学、精准学习”为宗旨的智慧教育试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能,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3.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引领作用,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加强对学科教学的统筹与指导。注重学科教研组建设,提升集体备课效果,提高校本教研水平,充分发挥教研团队作用。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教研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创新“提质减负”的方法与路径。

    4.发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引领,提高师徒结对,教师培训,网络研修的水平。通过组建名师网络课堂,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5.加快数字教育建设。落实“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结对帮扶,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等活动,推进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6.推进教育集团化建设。结合区域与学校实际,通过组建“紧密型”“托管型”“帮扶型”教育集团,形成区域内学校既可资源共享、课程共研、师资共用,又有特色发展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提升,缩小城乡和和校际差距,努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到2020年全市实现集团化办学、教学共同体100%全覆盖。

    (二)怎样减负?

    1.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学校要建立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各学科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要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作业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余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应控制在1.5小时以内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分层、全批。

    2.规范作业布置。坚持“谁布置、谁批改”,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3.推进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规范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做到规范服务时间、规范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管理、规范服务收费、规范师资聘任,实现托管服务“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舒心”。鼓励中学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工作。

    4.深化中考改革。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5.持续深入推进“双整治”工作。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扎实开展自查自纠,长期保持高压态势,坚决落实好中小学违规补课、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整治工作。强化日常监管,通过机关职能部门检查、行风监督员监督、舆论监督、接受社会投诉举报等多重途径开展监督,深入开展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

    6.保证充裕睡眠时间。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推迟至8:00以后,小学、初中早上上课时间分别不早于8:30和8:00,寄宿制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晚熄灯作息时间分别不迟于21:00、21:30、22:00,并严格按规定的睡眠时间设定起床时间。家校合作促进中小学生按时作息不熬夜,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引导家长有意识地主动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积极开展近视防控,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学年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7.严格学科竞赛管理和规范进校园活动。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布的竞赛活动。2019年开始,必须按教育部、省教育厅公布的进入中小学校的全国性、全省性竞赛清单组织竞赛。各级部门不得随意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也不得随意增加清单之外的活动。未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进校园开展有关活动。

    五、实施步骤

    《提质减负方案》自2020年3月10 日起施行,由市教育局会同联合发文单位负责解释。

    六、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金华地区

    七、解读机构

    金华市教育局

     

     相关文章链接:

    金华市教育局关于《金华市中小学“提质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关于《金华市中小学“提质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的反馈